小红书 618 推出新信用支付手段,支持花呗分期、支付宝免密

来源|新经济观察团

时下,正值各大电商“618”大促。为提振消费,不少背部电商设置了满额减价、红包让利等促销手段。

而其中,金融方面的支持也是重要手段之一。诸如,易迅金融就推出了“先享后付”、12期白条免息券、立减券等;花呗分期则联合平台和店家为消费者提供了超过千万量级的商品分期免息。

小红书 618 推出新信用支付手段,支持花呗分期、支付宝免密

新经济观察团发觉,近些年来不断押宝电商、直播等业务的社交平台小红书,在去年“618”期间设置了新的信用支付手段“先用后付”。

小编近期在小红书商城下单多个商品时,跳转到支付页面后,小红书直接为小编默认勾选了“微信支付分先用后付”功能,这导致了小编的关注。据悉,小红书还支持消费金融产品花呗分期、支付宝免密支付、微信支付等支付手段。

小红书“先用后付”功能说明显示,是其针对陌陌支付分较高的消费者开放的专享权益。在开通后,倘若关掉该服务,须要在皮夹功能太冲闭。

在确定选择“先用后付”支付后,页面即从小红书跳转到陌陌支付小红书业务下单,显示小编陌陌支付分826分,达到要求。在查看相关合同后,页面显示开通成功。支付页面还显示,小红书的“先用后付”是陌陌支付分650分及以上专享。

依据相关合同,用户须要授权网银将陌陌支付的开户时长、实名信息完备程度、支付活跃度、风险状况信息进行剖析,并产生去标示化后的结果共享给小红书,便于小红书提供相关服务。

而小编下单成功后尝试关掉“先用后付”,发觉须要先取消订单、退款,之后才会在“我的-皮夹”内关闭该功能。

在整体的体验过程中,小红书“先用后付”功能的开通流程还算人性化。虽然在下单时直接为用户勾选了该功能,但即将开通须要用户自己操作,退票也相对比较简单。此前某腹部电商在推广“先用后付”过程中遭受非议,大量用户莫名被开通、支付环节无任何提醒、关闭入口难找,相比之下小红书要相对温和。

对小红书来说小红书业务下单,设置“先用后付”功能有不少好处。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剖析师王蓬博表示,作为一种类信用卡的支付产品,“先用后付”优点在于能否提升小红书电商的销售规模和转化率,且和信用结合后数据价值更大,还能否让用户更多的对平台产生依赖。

素喜智研中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小红书推出的“先用后付”这个功能,跟前几年流行上去的“先买后付”在名称上具备一些相像之处,但从功能模式来看,存在些许不同。

具体来讲,因为小红书金融车牌缺少,因而只能屈从于陌陌信用分这样的主体推动做风控,而且在整个流程中,虽然并不太涉及到“授信额度”的步骤,跟普通电商平台用储蓄卡或信用卡购物别无二致。

但她同时表示,不论怎样,此举能否彰略带小红书致力加码电商、在支付业务环节及存留用户环节积极进取的野心。从平台规则来看,小红书禁止站外导流,一旦被发觉可能面临处罚甚至封号的风险;而从平台调性来看,小红书起家的“种草”模式天然与电商带货契合;据悉,今年曾有小红书急聘支付总监的相关新闻,引起业内种种猜测。

她觉得,小红书试图通过“先用后付”业务的试水,筛出一批合适的店家以及有购物兴趣的卖家,持续积累数据资产。

但她也强调,正如水土不服的舶来品“先买后付”功能,小红书“先用后付”的店家能坚持多久、能否带来理想的用户订购转化仍是个未知数。

新经济观察团觉得,在“618”大促期间推出“先用后付”等信用支付工具,对小红书提振电商业务乃至整个公司赢利能力有一定推动,也证明小红书将在电商业务上持续迈入。

按照最新的数据,小红书的月活跃用户数目早已超过了3亿,用户群体主要以年青人为主,其中95后和80后的占比相当高,分别为50%和35%。据悉,小红书的用户性别比列也呈现出显著的倾向,女人用户占比高达87%。据悉,小红书的用户除了数目庞大,并且活跃度高,日均用户搜索渗透达到了60%,UGC(用户生成内容)内容占比更是高达90%。

但在很长时间里,拥有海量用户的小红书并未找到真正的商业化模式。据路透社报导称,2022年小红书收入约为20亿港元,巨亏2亿港元。2023年小红书减亏为盈,实现净收益为5亿港元,收入为37亿港元。报导称,小红书从广告和新兴的电子商务业务中带来了收入。

就在2023年,小红书“后知后觉”开始加码电商和直播业务。小红书当初将直播业务提高为独立部门,此后又将直播业务部门、电商业务部门整合成为一级部门;举行首个电商峰会,宣布以两个500亿流量单向推动平台买手和店家的快速成长;2024年,小红书又大手笔赞助卫视晚会,直播间用户互动次数超1.7亿。

业绩蓬勃发展下,小红书也重新传出上市消息。去年5月,据IPO早晓得消息,小红书正进行新一轮市值200亿港元的融资。据该消息透漏,小红书本轮融资实则就是Pre-IPO轮融资,并将对其IPO定价提供参考价值。

虽然小红书再度证实了该消息,但小红书自2021年来就频繁传出上市消息,但均无下文。

企查查信息显示,截止2021年11月末,小红书的主体公司——行吟信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已完成6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过9亿港元,投后市值超过200亿港元,投资方包括淡马锡、腾讯、阿里、真格基金、天图投资、金沙江风投等等。

不过,虽然通过金融变现来扩宽赢利渠道是不少互联网公司和电商大鳄的选择,但目前小红书并无更多布局,且旗下也不具备任何金融车牌。至于小红书随后的金融、支付相关动态和IPO进展,新经济观察团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