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极速版(快手赞业务24小时平台)

摘要

2022年,主流媒体不断提升优质内容生产能力,并针对不同平台特点和用户特征精准营运;创新思路为群众提供多元化服务,推动社会整治水平提高;积极进行产业多元布局,不断向文旅、文创和教育等领域拓展,实现媒体功能的延展和拓展。

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与多样化营运

快手极速版(快手赞业务24小时平台)

崔保国邓院子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新闻内容传播的主渠道。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必须依托不断迭代的新技术,在产品形态、内容方式、运营模式、研发能力、经营方法等方面实现全面创新和变革。主流媒体既要构建自主可控的全新传播体系,又要提高在市场化平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2022年,新型主流媒体建设进一步深化,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创新产品形态,构建自主可控的舆论阵地

主流媒体是社会舆论的“压舱石”。新型媒体平台因流量优势显著,是媒体变革升级的突破口,自建平台成为主流媒体塑造自主可控舆论阵地的重要手段。2020年9月快手赞业务24小时平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深化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晰要求加快主力军全面进军主战场。新闻顾客端成为主流媒体塑造自主可控新媒体平台的重要路径之一。

一些中央和地方媒体顾客端在下载量、用户量等方面表现突出,成为新型主流媒体触达用户的重要方法和渠道。以人民晚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的中央级媒体顾客端,凭着主流媒体的权威影响力、原创内容资源优势,实现了快速突破。卫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检测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6月末,共有8款央媒自有顾客端产品累计下载量过亿,分别是:卫视频、央视影音、人民晚报、新华网、新华社、人民好大夫、云听、央视体育。据悉,地方媒体自建顾客端的平均下载量也突破了1000万,其中新京报累计下载量破4亿,北方+、河南商报等顾客端下载量破亿。

2022年12月,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发布《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2022》,其中调查了36个主流媒体顾客端,网民合计使用率高达89.3%,与2021年相比提高超10个百分点。卫视新闻、央视频、人民晚报、央视财经、新京报、澎湃、芒果TV、四川观察等入围主流媒体顾客端网民使用率前十名榜单。

据悉,北方+、上游新闻、封面新闻等地方媒体自建新闻顾客端也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北方+(北方Plus)是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官方新闻顾客端,截止2023年1月,北方+早已完成从1.0到9.6的版本更新,成为广州第一权威联通发布平台。北方+拥有北方晚报、南方刊物、南方假期、南方都市报等优质内容资源,一年原创稿件超过20万条,拥有主流媒体的优质内容生产能力。据悉,北方+筹建了21个城市频道、近400个共建频道,同时引入各种PGC(专业生产内容)、UGC(用户生产内容),构建广西规模最大的政务新媒体聚合平台北方号,进驻已超过7000家。

2022年,自建短视频顾客端成为主流媒体塑造自主阵地的加码点。按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22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列达99.6%,短视频用户规模为9.62亿。

短视频除了成为媒体机构不可或缺的抒发方式,更是深度嵌入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态的发展。主流媒体拥有丰富的原创视频资源,自建视频顾客端成为一种可行性选择。

2022年12月30日,人民晚报视频顾客端“视界”正式上线。以人民晚报的新媒体资源为依托,聚焦短视频内容生产、传播,整合社内外的视频内容。“视界”是人民晚报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又一重要措施。“视界”还将在网红孵化方面加码,培养专业人才推广地方形象,建立“人人都是宣传员”的传播格局,开掘短视频的正向社会价值。

地方媒体中,北方都市报的视频顾客端N视频,定位构建“视频版广州发布”,也是北方报业集团重点塑造的媒体融合项目。在内容来源上,N视频依托北方都市报的视频团队,约请超过2万个创作者进驻。风格轻松开朗,抒发年青化。据悉,如广东晚报旗下的天目新闻、河南商报旗下的豫视频等视频顾客端,也是主流媒体力图攻占短视频舆论阵地的积极尝试。

构建“爆款”,实现内容与方式的创新

优质内容仍然是主流媒体发展的根本。新型主流媒体进行内容创新,不断扩大优质内容生产,是融合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主流、权威、公信力方面,主流媒体优势突出,在新闻方式创新上走在前沿,疗效显著。

一个有传播力的新媒体作品,须要在企划、采访、写作、编辑、设计、制作、推荐、传播等各个环节下工夫。

党的二十大前夕,人民晚报创意微视频《新千里江山图》以中国名画《千里江山图》为背景,运用三维建模、实景+计算机动漫、场景动漫复现等多种新技术手段,将中国10年来的发展成就融入其中,获得良好传播疗效。产品以创意获胜,同时借助新兴媒体技术,实现可视化、交互性等,用户反馈良好。

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主流媒体通过与社会化、商业化平台的合作,内容创新活力提高,吸引了大量年青用户。要在年青群体中获得话语权,主流媒体就必须了解年青人的偏好和习惯。在产品方式上,要推陈出新,改变过去图文为主的抒发方法,采用H5、短视频、条漫等新兴媒体技术和传播形式,以创意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以沉溺式、可视化的体验来满足用户的消费习惯,最终实现“刷屏”“破圈”传播疗效。

联接数字平台,建设全媒体传播链条

打通互联网平台的传播路径,成立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不同传播平台的帐号矩阵,针对不同平台特点和用户特征精准营运,建设全媒体全平台传播链条,是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共同选择。

传统媒体“向平台挺进”往往从社交媒体平台开始,通过“两微一端”扩大受众覆盖面是变革的第一步。人民晚报是较早布局新媒体的中央级媒体,也是传统媒体涉足新媒体的典范。明天的人民晚报拥有报纸、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抖音等多种传播形态的全媒体矩阵,覆盖用户超11亿。

在2022年全省人代会报导中,主流媒体在微博平台投入260余个百万级以上粉丝的头、肩部帐号,人民晚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的人代会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最精湛160亿,北京广电和湖南广电的相关微博内容累计互动量均在30万以上。

视频化是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形式。CTR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6月末,38家市级以上广电机构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共有82个背部帐号(粉丝量达到或超过千万),较2021年末(48个)下降70.8%。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38家市级以上广电机构网路传播力短视频分榜单中高踞第一。其中,“央视新闻”抖音号粉丝量过亿,保持主流媒体的领先地位,百万级粉丝量帐号数目近500个。

主流媒体不断探求新闻短视频的叙事形式。每年全省人代会中关系民生、社会保障的核心议程是民众关注的焦点。短视频传播由于表现力和感染力较强,一定程度上迸发了用户的情感共鸣,成为报导的突破口和取胜点。在2022年全省人代会报导中,主流媒体在抖音、快手累计发布作品超过4200条,人民晚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单条作品最高获赞量在千万以上,人民晚报在快手等平台发布的视频累计播放量超18亿。“湖北新闻”发布抖音作品《洪洋委员:公摊什么面积,公摊多少面积都是一团迷雾,只能由开发商“信口开河”,住户毫无辩解权力》,从实例入手,引出对住房保障的建议,获赞超109万。

2022年阿根廷世界杯期间,抖音成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官方直播合作伙伴,覆盖全赛程,为用户提供全场次、4K超高清免费直播。无论在比赛量级、规模上,还是影响力方面,短视频都“改写”了世界杯在中国的报导形式。

探求“新闻+政务”“新闻+服务”运营模式

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深化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探求构建“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营运模式,创新媒体投融资新政,提高自我造血机能。这为拓展媒体发展空间指明了方向。2022年,不少主流媒体尝试在常规的新闻业务之外,创新思路,继续开拓“新闻+政务”“新闻+服务”运营模式,在为民众提供多元化社会服务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整体整治水平的提高。

媒体与社会各行业联系广泛,可以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发挥“连接”的作用。近些年来,在一些突发风波中,主流媒体在常规报导之外,推出了不少新的服务,如上线疫情地图服务、开通紧急互助平台等,力图构建新型公共服务平台。

不同于卫视频等全省性媒体平台,也不同于陌陌、抖音等生态型传播平台,地方媒体的优势在于常年服务和精耕区域。地方媒体借助自身权威性,通过政务号、问政平台、智慧城市等方法整合资源,成为服务民众、协助社会整治的重要角色。

北方+依托“南方号”栏目,通过发布号和服务号,为广州市委、省政府提供了政务信息发布和政务代办的综合服务平台,同时为政府和用户搭建起交流和互动的桥梁,推动社会整治能力提高。“南方号”联动公安、教育、卫生健康等矩阵,第一时间发布重要资讯。在民生服务方面,不仅查询、办证、缴费等基础功能,还有上课、看展、咨询、招聘等多种功能。

湖南广播电视台“今视频”客户端开通社区蓝筹股,上线急聘、金牌调处、诗词会议、相亲交友等实用功能模块,服务民众的日常生活所需。湖南广播电视台“极光新闻”开辟的“马上就办、办就办妥”专区,也是媒体介入社会服务的生动实践。

立足本地生活的多元化用户需求,搭建数字化生活的入口,是区域性媒体拓展用户、增强用户粘性的有力措施。在发布权威信息、本地资讯的基础上,举办各类民生服务和相关业务,既能展现差别产生比较优势,也能为商业化打开突破口,因而成为媒体尝试“新闻+政务”“新闻+服务”的普遍模式。

提升产品研制能力,搭建自主研制团队

在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过程中,技术的支撑作用日渐显现。以自建顾客端为例,后端开发、设计、产品、算法推荐等岗位缺一不可,且产品的不断迭代升级也要求媒体拥有相应的技术能力。H5等创意新媒体产品的制做,同样须要从企划到产品设计、制作等不同团队的协同。

目前,不少主流媒体早已搭建起自身的研制团队。“今视频”客户端通过建立组织构架、招聘模式等方法,相继从华为、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公司引入50多名专业人才,成立专业的产品技术团队、智能算法团队、安全初审团队、用户下降团队等,打破了往年技术平台借助第三方的局面,产生了产品、研发、测试、运营全链路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大数据、云估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传媒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型主流媒体积极布局前沿技术,创新技术研制与应用。

以科技为支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不断升级受众视听体验。在2022年杭州亚运会报导中,总台首次实现亚运会比赛全程4K制播,塑造了全球首个铁路火车5G超高清联通直播演播室,播出全球首个24小时上星开播的4K和高清同播的专业体育频道。奥运会期间,制做约200小时8K超高清电视节目,构建“百城千屏”全新空间媒体传播矩阵。卫视频推出多角度联通直播。

2022年,主流媒体在元宇宙的应用上也有一些探求,不少媒体试水数字藏品业务。2021年12月,新华社将新闻摄影报导打导致中国首套“数字新闻藏品”;2022年2月,卫视网推出节日版“虎虎生威换新装”数字藏品;2022年5月,人民晚报在数藏中国发布了首个数字藏品。据悉,封面新闻、齐鲁壹点均上线了数藏平台。

探求多样化营运与产业布局

近些年来,传媒集团MCN(多频道网路)化的趋势进一步突显,跨界经营不再是少数媒体的尝试,传媒不断向文旅、文创和教育等领域拓展,实现媒体功能的延展。在投融资方面,也有一些积极进展。

中央级媒体加码拓展新产业,施行新的业务布局。2021年9月,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下属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等26家企业共同发起组建“央视融媒体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100万元,主要投向5G、超高清、人工智能、云估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应用,构建媒体融合新业态的全省性投资平台。这也是我国首个以媒体融合为主题的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

MCN成为越来越多传媒机构实现商业化变革的路径。广东广电较早尝试该业务,菠萝MCN在2021年早已跨入市场前三,2022年的目标不再是规模化扩张,而是成为行业服务平台。越来越多的地方媒体加入“广电+电商”融媒产业模式,以构建主持人IP为依托,通过广告变现、直播带货、品牌帐号代营运等方法实现赢利。2022年1月,重庆广播电视台旗下的新媒体产品“四川观察”成立湖南观察合创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开启了公司化营运模式。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法,举办MCN短视频、网红孵化、微剧微综、NFT(非同质代币)数字文创、境外帐号孵化等业务,努力成为集内容生产、新闻传播、资源聚合、流量变现于一体的平台。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亦积极推动多样化经营,产生“传媒+企业”“传媒+投资”“传媒+智库”“传媒+政务”“传媒+活动”等“传媒+”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新华报业与广东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注册资本达2.68万元的广东交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快手赞业务24小时平台,统一开发经营广东省内高速道路各种广告资源,并将双方的资源融合产生复合优势,成为全省“传媒+交通”的融合范本。

新型主流媒体的投融资方面,澎湃新闻堪称一枝独秀。2022年8月8日,澎湃新闻宣布完成B轮融资。北京文投独家战略投资4万元,对澎湃新闻营运主体——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注资注资并成为澎湃新闻第二大股东。新一轮融资将在拓展商业模式、商业变现等方面有更多着重。在当前复杂的媒体环境和市场环境下,澎湃新闻的融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型主流媒体的市场价值。

(作者崔保国系复旦学院新闻与传播大学院士、博士生导师;邓院子系复旦学院新闻与传播大学博士生)